浙江湖州市璞心家庭农场——返璞归真,用科学经营回报大自然的馈赠

作者:来源:湖州农民学院发布时间:2023-08-10浏览次数:10

导读:

璞心家庭农场场主王陆良通过运用科学经营理念,不断创新经营模式,探索出一条尊重自然、亲近自然的生态致富之路。本案例表明,家庭农场要想提高效益、持久发展,必须具备以下要素:一是选材优良,生态为先。农场中所有农作物多数选用老种子种植,通过科学方法精良筛选,根源性提升农作物品质。合理运用无公害农家肥料,有效促进农作物保质生长。为更好掌控生产流程,农场主及家人直接参加整个生产劳动,确保产品全过程安全。二是创新营销,多措并举。璞心家庭农场积极创新销售方式,运用网络销售理念,充分依托互联网平台,积极发挥自媒体优势,开展线上线下同步经营,注重客户建议收集,不断改进销售服务品质,全面促进家庭农场产品走出家乡、走向全国。三是传承理念,履行责任。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继承和发扬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在农业项目中落地实施,开放农耕项目体验活动,履行社会责任,让更多的客户家庭孩子回归自然,感悟自然之美,做生态守护者。

案例介绍:

璞心农场坐落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埭溪镇山背村,邻近老虎潭水库,占地面积400余亩,是一座实践自然农耕的家庭农场,主要生产老品种稻米、散养鸡蛋、蔬菜等。璞心农场主王陆良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直接参加整个生产劳动,掌控整个生产流程,确保产品的自然品质。在种植过程中,农场不仅不用农药、化肥、除草剂,连有机体系里的生物菌肥、生物制剂也都不用,尽全力复原传统自然农耕方式。

璞心农场和王陆良一家的故事曾被搬上央视银屏,在2018年2月25日《舌尖上的中国3》中出现了两次,占据了大约10分钟的篇幅,让璞心农场的事迹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农场主王陆良曾是一名商人,但在十年前,他却毅然选择在远离闹市的山林间种起了稻米,在这片依山傍水,白鹭纷飞的土地上,建立起这座相对独立的小生态园。他是典型的70后,有着70后的情怀。小时候,天是蓝的,水是清的,空气是清新的,饿了田地里的萝卜拔下随便洗洗就能吃,累了田埂就是最舒服的床榻……生活得那么简单快乐。而长大了,这些场景都只能出现在梦境之中。在商海打拼的那些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积累,但他坦言商场上的往来如同战场上的交锋,时间长了便心生倦意,就更加怀念小时候随爸妈在田地里劳作那份简单的快乐。他常说:“我喜欢土地,喜欢它的厚重踏实,喜欢它的默默耕耘,孕育着一代代人。”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爆发,王陆良想到幼小女儿差点深受其害,想到有那么多受到伤害甚至消逝的小生命,心中就感到莫名的悲愤。他说,直到现在,这件事还历历在目。从此,他开始思考孩子需要的是什么,我们能给孩子们留下的又是什么?绝对不能只是财富,更多地是要教会他们要勿忘初心,要真实真心地去做你认为对的事情。不同于说土地时的快乐和说三聚氰胺时的气愤,这时的王陆良流露的更多的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一刻,他决定告别大城市的高楼大厦和车鸣聒噪,怀着对土地无尚的敬意,怀着对自然农耕的诚意,怀着对下一代以身作则的深意,回归农场,回归初心,做一名纯粹的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