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浙江湖州朱家兜村蚕桑专业合作社是湖州全市唯一一家桑苗合作社,有着全省先进的新一代良种桑苗繁育基地,由于品种多、新,品质又好,在业内小有名气。这个案例表明:有能力有意愿的广大农民,完全可以在市场的引导、政府政策的扶持下,稳步扩大经营规模,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资源。桑基鱼塘是湖州历史悠久的综合生态养殖模式。是为充分利用土地而创造的一种“塘基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高效人工生态系统。在池埂上或池塘附近种植桑树,以桑叶养蚕,以蚕沙、蚕蛹等作鱼饵料,以塘泥作为桑树肥料,形成池埂种桑,桑叶养蚕,蚕蛹喂鱼,塘泥肥桑的生产结构或生产链条,二者互相利用,互相促进,达到鱼蚕兼取的效果,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二是政策支持,开展订单农业。政府部门定期组织农民进行培训,帮助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订单农业的发展则展现了市场的引领作用,政府扶持和市场引导的有机结合,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三是依靠科技,改良养殖技术。合作社要加强与省农科院的合作,形成省市校三级的扶农助农的模式,引进多个优良新品种,实现多元化经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案例介绍
朱家兜村蚕桑专业合作社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练市镇,是湖州市蚕桑示范园区。全村80%以上的桑园园区化,建成连片集中、能排能灌、种植新品种的优质化蚕桑园区,为全市全面推进蚕桑园区建设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近几年通过优质化蚕桑园区的建设和桑苗繁殖的推进,蚕桑生产综合效益有了较大的提高。朱家兜村蚕桑专业合作社由村民联合成立于2010年,以培育桑苗种植为主,是湖州市唯一的桑苗规模繁育基地。除此之外,朱家兜村还有100多亩果桑引繁与标准化示范基地,是浙江省最大的桑树新品种育种基地。每年5月,基地品种繁多的果桑,更是吸引了国内各地众多游客前来采摘品尝。果桑的桑叶还被开发做成桑叶茶。朱家兜村蚕桑专业合作社能从众多养蚕村中脱颖而出,主要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模经营,引入优良品种。在朱家兜村,村里的560户人家几乎家家户户种桑养蚕,村里的桑树面积有800多亩。一年春、夏、秋三季蚕,普通人家养六七张蚕,最多的要养上10多张蚕。村里引进先进蚕茧收烘设备,建起了烘茧房,自收自烘。由合作社牵头组织,在市场价格作为基准的基础上,按照蚕茧装运工具、含水率、化蛹率、上茧率按质论价,以高于市场价10-20%收购蚕茧。由于蚕期宣传及时、技术指导到位,蚕茧质量同比市面上大为提高,一个村的产茧量就达15吨左右,惠农增收,示范作用突出。基地里,桑树连成一片绿色海洋,品种有桂花蜜、日本田橙、安杂8号等10来种之多。朱家兜村蚕桑专业合作社通过与省农科院蚕桑所的技术合作,引进20多个优良新品种。其中大十果桑、强桑一号等桑树新品种种植面积就多达100多亩,亩产优质桑果达到了3000多斤。光果桑一项每年创利近百万元,极大地丰富了合作社农民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