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湖州朱家兜村蚕桑专业合作社——多元经营增收入,科技助农促发展

作者:来源:湖州农民学院发布时间:2023-08-10浏览次数:13

二、多元种养,发展生态农业。2012年开始,朱家兜村蚕桑专业合作社发展了生态循环农业,养了桑园鸡、鹅、鸭、湖羊等品种。合作社农民利用桑园草、多余桑叶、蚕沙喂养湖羊,将湖羊粪便作为桑园肥料。在桑果采摘后,桑园配养家禽,让家禽吃草食虫,其粪便又是很好的肥料,使农业生产真正实现有机型、生态化。2013年成功建成练市朱家兜蚕桑提质增效新技术示范点。引进“大十”、“四季桑果”、“日本甜橙”、“桂花蜜”等八个品种成片种植,开发了标准化果桑园100多亩。2015年,基地开始探索利用废弃桑树料种植“大球盖菇”的试验,并初步取得成功。同样是养蚕,加上科技附加值,效益比以前几乎翻了一番。合作社通过自身的努力与转型,使传统农业在现代化发展中焕发新的活力,成为练市古镇现代农业发展的典型和亮点。

三、政策支持,探索价格险种。2018年,湖州市农业部门积极主动与发改部门对接,联合保险公司,通过调查走访、座谈交流等形式探索酝酿“蚕茧价格指数”这一新险种。市农业局专门成立工作小组,多次召开协调会推动保险试点工作,制定“蚕茧价格指数保险试点工作方案”。朱家兜村蚕桑专业合作社也开展了蚕茧价格指数保险试点。如2018年受全国茧丝行情变化的影响,加上由于气候因素造成质量的下降,茧价从近3000/担持续下滑,最后收购基本价在1900/担左右。令蚕农欣慰的是,蚕茧价格指数保险发挥了作用,提前制定2400/担的目标价格,根据条款,被保蚕农每张蚕种最高可理赔270元,合计赔付24.273万元。这样就可以避免常规的生产损失险理赔难等一系列困难。试点方案操作性强,使合作社的蚕农容易接受,吃了“定心丸”,对稳定蚕种饲养量起到积极作用。

四、科技帮扶,创新发展模式。在省、市科协牵头下,省、市蚕桑学会在村里建立了科技创新服务驿站,引进浙大等院校的专家来基地开展长期技术指导。同时,朱家兜村蚕桑基地入选2017年湖州农民学院农民大学生创业基地孵化项目,湖州农民学院也有专门的对接指导教师,定期来到合作社进行指导,这样基地就形成了省市校三级的科技帮扶的指导模式。自驿站成立以来,该基地繁育了强桑系列、果桑等桑苗品种,引进了示范优质抗病蚕新品种两对,平均每年有20多万株桑苗销往浙江、四川、广西、湖南、湖北等地。桑苗销售收入成为当地农民的一项主要收入。2019年,由湖州蚕桑联盟、湖州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牵头,湖州宝宝蚕业有限公司与朱家兜蚕桑专业合作社建立公司+合作社的订单生产模式,实现了双方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合作协议达成不久,朱家兜村蚕桑专业合作社就从湖州宝宝蚕业有限公司接了一笔销往乌兹别克斯坦的订单。公司委托合作社繁育一批由浙江省农科院研发、名为“浙桑杂1号”的桑苗新品种。2019年首次在朱家兜蚕桑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进行杂交桑苗的繁育,依靠蚕桑联盟专家品种与技术支撑,进一步提升了朱家兜村的蚕桑产业发展水平,助力湖州市蚕桑种业转型提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