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产业背景
水产养殖业在技术改革不断加快的形势下,应积极采用科学的生态养殖模式,将水产养殖推向可持续性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养殖水域和自然资源,保护养殖水域生态平衡。主要有以下四种发展趋势:模式创新:低密度、高效益。目前来说,养殖的高密度、低收益往往是制约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因素之一。在高密度的养殖作业中,鱼病虫害的发病率往往较高,收获的鱼类身体内往往残留有大量的农药等化学残留物,水质也会因此恶化。在水产养殖的发展中,必然会在低密度的养殖环境中进行自然养殖,尽量避免农药的使用及污染。
方法创新:立体型、复合型养殖模式。水产养殖的模式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一性养殖,会慢慢趋向于复合型和立体型养殖模式。思想创新:改变养殖观念,改变营销策略。从业人员不应再局限于技术性、单纯性的养殖作业,在发展趋势中,养殖人员的养殖方向将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真正做到将重心转变到适应市场需求的生产和营销上来。
品种创新:发展特色化养殖。水产养殖业将从多品种的区域养殖逐渐偏向于独特品种的特色化养殖。单一的养殖品种更加有利于形成强势品种,加强养殖业的地域独特性,拉大与周边养殖业的差异,在激烈的养殖产业竞争中加大自己的养殖优势和竞争力,走健康、环保的水产养殖路线,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
四、创业过程
湖州织里渔大哥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荣峰的创业经历,可以大致概括为四个阶段,这也是一位农民在水产养殖路上的四段经历,同时很好地折射出了当代农民应对多变的农产品市场作出的层层蜕变。“四闯”鱼市的创业历程,让一名普通“卖鱼郎”变身成了本地水产养殖业的“渔大哥”,具体内容介绍如下:
(一)一闯鱼市:“上班族”变成“卖鱼郎”
因为儿时在外婆家有过戏水捉鱼的难忘经历,吴荣峰在他25岁那年,从镇上跑回村子里养起了鱼,从一名“上班族”变成了一个“卖鱼郎”,“四闯”鱼市的故事也由此拉开序幕。吴荣峰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初闯鱼市的他是一个没有充足资金、没有养殖经验、没有先进技术的“三无”青年,但他并没有畏难怕苦,反倒是“苦中作乐”、“艰苦奋斗”。谈到开始创业的经历时,吴荣峰说:“第一年养的是'四大家鱼'。当时什么都不懂,就跟着周边鱼塘的老人学。”那时的他初出茅庐,大家养什么他就跟着养,学到的也都是一个传统的养殖经验,而且“老方子”养鱼是一份“体力活”,为了鱼塘的水质只能勤换水,把水抽进抽出,就算干的很辛苦也没什么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