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展效益农业
佘国兴购买了大量有关科学种植技术的书籍,开始边学习边实践,不懂就向当地农业部门咨询,向农民学院的专家请教。通过努力,佘国兴钻研出了一套西瓜栽培、配方施肥、防病治虫等科学种植技术,由于西瓜施的是鸡鸭粪等有机肥,产品自然甜度高、品质好,在市场上深受欢迎。
1995年,佘国兴首次在西瓜地上搭建了小工棚,西瓜上市时间提前了一个月,产值意外提高了一倍多;1997年他开始进行规模化小工棚种植;2001年,佘国兴率先对5亩西瓜试验性地进行大棚种植。为解决大棚西瓜塑料大棚内气温高、生产成本高等问题,他率先采用了蜜蜂授粉的方法;为解决西瓜不能连作的难题,他又钻研起了西瓜嫁接技术,全部采用长季栽培技术。这样使得西瓜亩产量提高、上市时间提前、产期延长。平均亩产值突破6000元。有了效益的驱动,全县瓜农纷纷效仿,大棚种植成了德清县西瓜的主要栽培方式。正因为科学种植,佘国兴选送的西瓜在全县西瓜评比中已连续两年夺得第一名。
(三)农场连上高科技
佘国兴根据排水需要,在基地新安装了一套自动排水系统和一套实时监控系统。“智慧”农场连上了高科技,让他省心不少。通过手机,种植管理人员可以轻松地控制抽水泵的开关。佘国兴说,就算距德清千里之外,他照样能远程操作,保证及时排水。同时,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还为农业生产带来了自动化、精准化。新田农业科技的自动温控系统将种植大棚“裹”得严严实实。系统能自动感应外界温度。一旦到达设置的温度值,大棚会自动开启或者关闭。
(四)带动观光采摘
农业技术不断革新的同时,佘国兴经营农业的理念也在不断提升。2007年,为了满足随时接待游客的需求,佘国兴根据设施农业发展需求,在自己基地上建起了单栋钢管大棚。2013年,他划了一亩半地,用2个单栋大棚尝试种植“空中西瓜”。传统的西瓜躺在地上生长,我他通过竹条(钢管网架)将瓜藤引到空中。这一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方便采摘。游客不用弯腰,直接伸手就能摘西瓜,还不用担心将西瓜踩坏。
近年来,在德清县农业局的指导帮助下,佘国兴率先将单栋大棚改建成25000平方米的连栋大棚。与之前相比,连栋大棚温度湿度容易控制,通风性较好,水果的品质有了更好地保证。大宽敞的连栋大棚,坚定了他打造休闲观光园的想法。
六、讨论与思考
1、既不学农又不是瓜农出身,佘国兴如何从一位“毛头小伙”成长为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