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中觅得创富路―――德清新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佘国兴的创业之路

作者:来源:湖州农民学院发布时间:2023-08-10浏览次数:0

四、创业过程

在德清的农业圈子里,位于康乾街道的新田农业科技负责人佘国兴算得上一个“名人”。无论是让西瓜长到空中、把菜种上立架,还是耕种用上“机器人”、排水用上“智慧眼”,佘国兴总爱赶时髦。通过不断革新农业技术、引进智能化设备、提升经营理念,他的农庄已发展成集采摘销售与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美丽农业”样板。

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佘国兴,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高中毕业后,他经过商、开过店,最后还是回到农村,开始了种植行当。如今已经拥有高级农技师职称的佘国兴,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空中西瓜”和“智慧农业”。

1995年,佘国兴首次在西瓜地上搭建了小工棚,西瓜上市时间提前了一个月,产值意外提高了一倍多;1997年他开始进行规模化小工棚种植;2001年,佘国兴率先对5亩西瓜试验性地进行大棚种植。为解决大棚西瓜内气温高、生产成本高等问题,他率先采用了蜜蜂授粉的方法;为解决西瓜不能连作的难题,他又钻研起了西瓜嫁接技术,全部采用长季栽培技术。这一年,西瓜亩产量提高了50%,上市时间提前到5月,产期延长到了12月,平均亩产值突破6000元。有了效益的驱动,全县瓜农纷纷效仿,大棚种植成了德清县西瓜的主要栽培方式。2007年,为了满足随时接待游客的需求,佘国兴开始搞设施农业--新田农业科技120亩种植地上都建起了单栋钢管大棚。此时,德清大步迈开布局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脚步。2013年,他划了一亩半地,用2个单栋大棚尝试种植“空中西瓜”。“传统的西瓜躺在地上生长,我通过竹条(钢管网架)将瓜藤引到空中。”这一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方便采摘。“游客不用弯腰,直接伸手就能摘西瓜,还不用担心将西瓜踩坏。”后来在德清县农业局的指导帮助下,佘国兴率先将单栋大棚改建成25000平方米的连栋大棚。与之前相比,连栋大棚的温度、湿度容易控制,通风性较好,水果的品质有了更好的保证。

高大宽敞的连栋大棚,坚定了佘国兴打造休闲观光园的想法。新田农业科技的“空中西瓜”种植面积一下子扩大到60亩。“空中西瓜”受光照非常均匀,生长时不会出现阴阳面,瓜形漂亮。这样种植还增加了通风透光性,病虫草害和农药使用都减少了。因为有了观光采摘的效益,“空中西瓜”的产值比普通的地产西瓜增加了30%左右,既让生产者收益,也让消费者感受到乐趣。由于“空中西瓜”果形漂亮,品质好又安全,游客乐意采购,每年西瓜上市,佘国兴的农庄就成了德清当地的网红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