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中觅得创富路―――德清新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佘国兴的创业之路

作者:来源:湖州农民学院发布时间:2023-08-10浏览次数:0

 

一、教学用途

本案例适用于创业者的心理指导和方法指导。在创业过程中表现出为了目标坚持不懈、自强不息的品德,大胆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加强学习、紧跟形势的品质。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创业者如何立足自身、立足实际找项目,如何围绕项目寻找和开拓市场,开发新产品,不断满足市场需求,实现致富增收。

二、创业现状

47岁的佘国兴,湖州农民学院德清分院观光农业专业毕业学员,中共党员,德清县雷甸镇国兴瓜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主要从事瓜果种植、销售。1988年开始工作,1990年涉足西瓜种植,1997年开始大规模种植。2003年,佘国兴带头组建成立了雷甸镇国兴瓜菜专业合作社,注册了“溪园牌”西瓜商标。2005年,佘国兴以个人身份申请了“雷甸”西瓜注册商标。2007年,佘国兴种植西瓜面积达300亩,同年注册成立了德清新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新田公司每亩生产成本6500元,每亩产出9000元。截至202010月,他在雷甸、禹越、莫干山、乾元四大基地总面积达600多亩。佘国兴曾先后被授予湖州市市级青年星火(效益农业)带头人、湖州农民专家、湖州市十佳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湖州市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三、创业背景

(一)个人背景

佘国兴年少时家庭清贫,为了尽快脱贫,他把目光瞄准了种西瓜。经过了最初几年的波折,他最终坚定走了种植这条路。1997年,他开始了大规模种植。后来,又从单一的西瓜开始走向多样化。2007年,他从跨村发展到跨镇发展,他真正开始大规模瓜果生产。把采摘、售卖与休闲观光农业相结合。西瓜的品种也从传统的大小西瓜,改变成了红黄瓤西瓜。

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2000年佘国兴开始了大棚种植,利用大棚稳定,能保持水土的特点改变了农业靠天吃饭的致命弱点。天时得之则地利不可缺。他改变了传统的动物粪便直接施肥而把粪便进行第二次加工,使粪便发酵后再施肥。如此一来,不仅解决了虫害问题,还大大减少了植株的病变。天时地利不如人和。佘国兴的产业园能不断扩展,还是他的踏实肯干与穷则思变的灵活思维让他的瓜果生涯长久。

(二)社会背景

德清自古雨水较多,上世纪90年代,大部瓜农种植效益不佳,无瓜可收。在农户大量减产时,佘国兴将瓜田面积进行了扩展。竞争者的减少,技术的娴熟,为后来的扩大生产奠定了物质基础。佘国兴成功后,让乡亲们羡慕的同时,带来的就是效仿。产品的同质性,必将产生不利的竞争。具有战略眼光的佘国兴意识到了这一点,2003年,佘国兴恰逢其时带头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瓜农无偿提供技术指导和帮助,统一注册“雷甸”商标,通过农业部的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并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绿色食品。截至202010月,合作社种植大户社员达28人,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挂靠社员几乎遍及德清全县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