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摸索中前行

作者:Wangzhuguo来源:湖州农民学院发布时间:2023-08-10浏览次数:0

         

       一、“我年轻,我着急!”

短短七年间,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灯具厂员工从3名发展到30多名,固定资产从4000元发展到20万元,灯管品种也从一种翻升到上百个,并实现年销售额突破100万元……这对一名曾经的女下岗失业者来说,一路闯过来虽然坎坷辛劳,但毕竟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这名曾经的女下岗失业者就是长兴五峰灯具厂的厂长周春华。

 

1998年,因企业改制,周春华从长兴新光源集团公司下岗失业。当时的周春华心情非常沉重:“那时虽然才26岁,但一下子没了工作,心里就空落落的,每天都不知道该做什么。想到自己年纪轻轻就没了工作,以后该如何生活,我就很着急……”虽然周春华有着年龄优势,但在当时就业背景下,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并非易事。
经过一段时间的煎熬,周春华忽然想到自己比较了解灯具组装工序,就萌生了在家里做节能灯组装加工的念头。“因为下岗前在灯具厂工作,所以对灯具比较了解。我相信节能灯产业的市场前景还是不错的。”但万事开头难,场地和资金是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在家人的支持下,周春华在2001年初花了4000余元对家里原来的猪圈、稻谷仓库进行了翻修改建。“条件十分简陋,说是厂房,其实就是个大棚……”周春华聘了3名员工,初步搭建起了现在企业的雏形。随即,周春华立马组织货源,开始赶做第一批产品。
“我好不容易联系到代销点,和3名员工一起加班加点赶货,但送至代销点一核算,我就傻眼了。因为我们的成本价是每只节能灯3.8元,而当时市场价每只3.7元,这样第一笔生意就以亏损告终。”当时的周春华心里非常沮丧,但企业好不容易办起来了,生产得继续。“开始想就此放弃了,怀疑自己不是当老板的料。但又觉得不能被这点亏损吓倒……”再三思索下,周春华决定继续坚持撑下去。
在仔细分析后,周春华认为第一批生意失败的原因是对灯具行情不清楚和对进货渠道不熟。“我想我还很年轻,好不容易找到了目标,就应该坚持下去。同时,我也反思自己是不是赚钱的心是不是太着急了……”
二、吃一堑,长一智
经历第一次生意的失败,周春华一下子成熟了不少,她开始以一名“生意人”的姿态了解市场行情,同时与多家原料供应商取得联系,经过奔波攻关,终于取得了较为低价的货源,一下子使生产成本降了下来,为生产盈利创造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