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致富之后不忘周边的父老乡亲,开展黄桃帮扶计划,成立桃树修剪技术服务队,免费赠送黄桃树苗、开展黄桃栽培技术推广,不断助力乡村致富。
二、创业背景
方道东,男,中共党员,农业技术员,浙江台州人,吴兴妙西锦丰家庭农场法人,湖州市吴兴区第三届政协委员。曾在上海、苏州从事农业种植事业30多年,2011年来湖州创业成立湖州四锦果蔬专业合作社任理事长,2016年成立吴兴妙西锦丰家庭农场,法人。方道东重视学历和技能提升。他2016年参加国家开放大学湖州农民学院农村行政管理专业学习,取得农业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颁发的“农业技术员”证书,2019年就读浙江省农艺师学院在职研修生班。2016年和2017年他先后获得浙江省农业职业技能大赛果树修剪项目比赛三等奖、二等奖,2018年获浙江省十佳新型职业农民,2020年被聘为浙江大学湖州市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本地农技专家,同年被评为湖州市“南太湖特支计划”乡村振兴领军人才。其种植的黄桃获浙江省精品果蔬展销会金奖、湖州吴兴鲜桃大赛金奖、湖州市‘城山沟’杯第二届和第三届桃王争霸赛优质奖、吴兴区第二届黄桃节金奖。
湖州市位于浙江省北部,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气候适宜、水源充沛,素有 “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种植桃树历史悠久,“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正是优美的种植写照。湖州种桃大多以水蜜桃为主,但存在上市周期较短,品牌效应不明显、不及江苏无锡阳山水蜜桃等问题。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和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带来的产业升级和品种更新换代的影响下,湖州市对桃产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业态快速发展,黄桃产业发展要结合以下四种趋势:
1.技术引领:借势借力,依托高校院所等科研力量,结合实际从建园技术、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果实管理等方面不断提升技术,实现高产、优质、安全。
2.特色品种:发展特色化品种,更加有利于形成强势品种,拉大与周边种植的差异,在激烈竞争中发挥优势和竞争力,走品牌路线。
3.营销创新: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在数字经济等新产业带动下,利用新业态开拓新市场,真正做到适应市场需求的生产和营销。
4.协同共赢:充分发挥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优秀示范带动作用,辐射周边区域,实现扩链延链和融合协作,共同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创业历程
方道东的创业发展大致概括为三个方面,具体内容介绍如下:
(一)开创一个产业带,成就妙西千亩桃园
方道东于1989年高中毕业后,从事农业事业。带领乡亲辗转于江、浙、沪一带,流转土地种植西、甜瓜和黄桃产业。在偶然的机会下,遇到湖州桃农在苏州、上海市场上卖桃,经过一番交流,才得知湖州的种桃历史非常悠久,种出来的桃口感非常甜,苦于没有好品种和好技术,桃子果型偏小,品相较差,卖不出好价钱。然后,方道东就萌生了到湖州发展黄桃产业的念想。2010年底,带领自家亲戚五户人家到湖州开始种植黄桃。当时也曾受到当地果农的嘲笑,说“台州人脑子进水了,跑到我们湖州种桃,我们自己种出来的桃子几毛钱一斤也卖不掉,台州人肯定要讨饭回家”。当时跟着方道东出来的几家人心里也十分困惑,给方道东增加了心理压力。凭着方道东二十多年的种桃经验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响应,他成立湖州四锦果蔬专业合作社,2016年又因为注重于新品种开发和推广,流转了300多亩土地,成立吴兴妙西锦丰家庭农场。
方道东是在田野间摸索成长起来的土专家,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开辟试验田,验证着来自五湖四海的黄桃品种,还自主研发新品种(暂时命名为“黄玫瑰”),目前与浙江大学贾慧娟教授合作进行数据采集和品种审定。随着锦香、锦园、锦绣、锦花四个黄桃品种的成功引进和推广,他先后共引进黄桃、水蜜等优质品种40多个,合理的品种配置,使黄桃的生产期从5月中句开始一直可以持续到10月底,使桃子一年有六个月的销售时间。合作社管理的700亩核心产区内,每斤黄桃能卖到15元,一亩产值约2万多元,净利润达1万多元。在他的带动下,周边乡亲们便纷纷砍掉了旧桃树,目前妙西镇有近5000亩黄桃种植,形成了妙西千亩桃园,湖州三县两区的土地上更是栽种了万亩优质黄桃,并辐射江浙沪等地。美丽果树花季再叠加乡村旅游,使得农场以农业产业+旅游业同步发展,实现经济、生态、效益相结合。
(二)种植技术两突破,实现产业提质增效
一方面,实施桃园套种油菜高效生态模式。2018年,在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张冬青老师的指导下,实施桃园套种矮杆油菜的高效模式。充分利用桃园良好生态环境和种植时间差,开展桃园套种矮杆油菜,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有效的节约成本。该模式是农作制度创新模式,实现一举两得,油菜品种在10月1日前后播种,12月份开花,一直可延续到来年4月底,花期长达四个多月,形成了冬天的一道靓丽风景,还可以收籽或作为绿肥施入桃园,达到了广大桃农增收的目的。桃园套种矮杆油菜后,黄桃亩产在原有1500公斤的基础上提高至1800公斤,油菜亩产190公斤,按照黄桃10元/公斤、油菜5元/公斤的市场价格来计算,套种后亩产值达到18950元,亩增值3950元,除去每亩油菜投入150元,每亩利润增加3800元,效益十分明显。
另一方面,实施桃“Y”字型整形技术试验示范。为了提升桃果实的外观和内在品质,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共发展,2018年底,农场与浙江大学贾慧娟教授实施浙江省产业技术团队项目,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桃“Y”字型整形修剪示范。经过三年的项目实施,该项目通过了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相关单位的验收,配套设施栽培、病虫害安全防治、土壤改良等技术措施,获得成功,减少有毒有害农药的施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项目验收后,该技术被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列为浙江省水果产业主推技术。桃“Y”字型整形技术共建立核心示范基地50亩,黄桃的单产由原来的3000斤/亩提高到3600斤/亩、增幅20%,经济效益增加3000元/亩,核心示范区每年可增加效益15万元,项目还示范带动了周边种桃农户,共5000多亩。
(三)服务支持三个帮,发展迈入新阶段
方道东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付出、敢作敢为的创业精神和追求高质量的发展意识,在吴兴区妙西镇合适的“土壤和气候”中,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同时,他的成功也离不开科研院所和当地政府的帮扶和支持。依托浙江大学、湖州水果产业联盟等获得技术支持,各位专家定期来果园,开展桃树病虫害防治、修剪技术等各类技术指导。依托湖州农民学院获得学历能力提升支持,2016年参加湖州农民学院农村行政管理专业学习,取得“农业技术员”证书,被聘为湖州农民学院兼职教师,每年参加各种培训和交流研讨等。依托当地政府获得项目发展政策和资金支持,实施“黄桃套种蚕碗豆设施栽培技术推广”,和“桃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等项目,担任湖州市吴兴区第三届政协委员,被评为湖州市“南太湖特支计划”乡村振兴领军人才和“吴兴能手”等称号。
致富发展不忘乡亲和反哺乡村发展,方道东在带动周边发展的同时,不断提升黄桃产业规范标准发展水平,他参与制定黄桃、水蜜桃等种植技术规程,参与起草制定浙江省湖州市地方标准《黄桃露地栽培技术规程》(DB 3305/T 145—2020),并于2018年成立桃树修剪技术服务队,实行黄桃帮扶计划,开展桃树修剪社会化服务,免费赠送黄桃树苗、推广黄桃栽培技术,年累计为桃农主体修剪桃树5000余亩次,得到了各经营主体、市农科院专家、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真正服务湖州水果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工作。
四、经验与启示
方道东扎根农村,服务“三农”,引育黄桃品种,在湖州栽种万亩桃园,创业成功不忘带动农户共同富裕,得到了政府部门的肯定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综合其创业之路,其创业经验与启示如下:
(一)善于思考,把握现代农业新趋势
方道东多年来一直从事桃产业,善于把握农业发展新趋势,从经营向实体转变,2011年毅然回到浙江,选择湖州妙西作为产业发展地,看到湖州原有水蜜桃的短板,审时度势、转型升级,引育黄桃新品种,做精做强,在浙江省和长三角区域打响了品牌。农场除了主要从事种植外,还形成了育种、生产和技术推广的一体化经营模式,把握了现代农业的新发展,成为了湖州市黄桃产业的国家地理标志和浙江省农业特色强镇(妙西镇茶果小镇)。正因为他善于把握发展趋势,所以能从无到有、在桃品种竞争中开辟一席之地,规模不断扩大、销量不断提升、产业链不断延伸,受到市场认可;也受到了相关部门重视,在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了一定扶持。
(二)勤于学习,提升科技创新要素
方道东善于学习、重视科技,遵循“用现代科学指导农业、先进技术装备农业、科学管理经营农业”的理念。他依托科研机构、大院名校的力量,与浙江大学的专家教授和湖州市经作站的本地水果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探讨合作,不断开发新品种和新技术,进行攻关项目的研究、示范与推广,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在湖州农民学院接受农民大学生、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级研修班等的培育进修学习,不断提升自身技能水平和管理经营等综合素质。实践证明,科技能力和综合素养是农业人才和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关键,也是方道东经营的合作社、家庭农场实现高产、高质、高效种植的必要条件。
(三)敢于实践,勇于引领产业发展
方道东把握现代农业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特点,相继建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在规模经营的同时,积极发挥引领作用,通过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互利共赢,改变原先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实行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种植、集约化经营,带动更多农民从中得实惠,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实现多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