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南浔区菱湖镇河网纵横,是全国三大淡水鱼养殖基地之一,全镇养殖面积达7.5万亩,近50%的农民以渔为生。坐落于此的南浔菱湖盛江家庭农场交通便捷,自然条件优越,具有良好的水资源条件,非常适宜水产养殖,目前主要以养殖加州鲈鱼、黄颡鱼、白鱼、青鱼等特种水产为主。农场水产品在2016年获得了无公害产品认证,质量检测合格率一直保持100%。基地先后被认定为南浔区“全国基层渔技推广科技示范基地”、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示范基地、湖州市示范性家庭农场、浙江省农业厅“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
农场主盛素红是一个从事水产养殖近30年的普通女性, 2016年,盛素红率先从外地引入了“跑道养鱼”技术,投资建设了湖州市首批4条跑道,成为全湖州“跑道养鱼”第一人。通过在当地率先示范跑道水产养殖技术,改变了沿袭多年的传统养殖模式,提升了鱼产品的品质,经过近几年的摸爬滚打,跑道鱼也逐步打开了当地市场,农场目前已经是拥有30条跑道的大型跑道养殖基地,通过带动周边农场开展跑道鱼项目建设,带领周边农户走上一条绿色生态养殖致富道路。一是以绿色发展带动理念转型,推动生态养殖。传统养殖面临发展瓶颈,发展生态养殖首先要理念创新,打破传统的养殖理念,跑道养鱼符合生态绿色养殖要求,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二是以科技创新引领渔业养殖模式转型,提升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是持续发展的关键,跑道养殖从运动养殖、尾水处理方面有效提升了产品质量,使养殖的产品达到近似野生的效果,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三是以市场导向推进营销方式转型,赢得发展口碑。养得好更要卖的好,这样的才能使新的养殖模式持续推广。农场跑道鱼面世以来,改变传统的销售方式,主动对接市场,了解一线市场需求,经过试验,售价高出普通鱼产品一倍,逐步得到市场认可。
案例介绍
盛素红,女,1971年6月出生于金华,中共党员,1992年,盛素红从百里之外的金华远嫁到了湖州菱湖一户渔农家庭,从此与水产结下了不解之缘。自踏入水产养殖行业以来,从未接触过水产养殖的她跟随着丈夫开始学习养鱼技术,三十年如一日,如今的盛素红论起养鱼技术不逊于老公冯梅江,甚至青出于蓝胜于蓝。从对水产一无所知的外行人到现在的跑道鱼养殖农民土专家,盛素红三十年如一日,付出了太多的辛勤与汗水。为了应对知识素质、技术技能上的短板,她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各方面知识。她用近四年时间先后完成了浙江省成人职业高中“双证制”教育培训及湖州广播电视大学(湖州农民学院)大专班的学习,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鱼塘的经营管理中。农闲时,她往返于浙江大学、浙江海洋大学、浙江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湖州农民学院等单位组织的各类专题研修班,在她的抽屉里存放着十几本各类培训班的结业证书。学习期间,她认真听讲,虚心请教,积极与老师同学交流学习,努力学习养殖新模式、新技术,同时把学到的知识技能与自己多年的养殖经验相结合,一步一步地走来,盛素红实现了她的智慧养鱼梦,她也成了远近闻名的新型职业农民。先后被评为湖州电大第三届“创业之星”优秀学员、南浔区女企业家协会“优秀会员”、全市基层农技推广优秀工作者、并于2020年先后入选湖州好人榜和“发现最美浙江·浙江好人榜”。
2014年12月,盛素红注册成立了南浔菱湖盛江家庭农场,主要从事特种水产育苗、养殖销售等。目前,农场鱼塘面积达到316 亩,办公场所 55 平方米,生产管理用房 180 平方米,渔业机械 106 台,跑道30条,基本满足农场机械化生产需要。2016年6月,看到了“跑道养鱼”的前景,在所有人还在犹豫观望时,盛素红义无反顾的率先引入“跑道养鱼”设备,成为湖州市跑道养鱼第一人。通过积极尝试新品种、新技术,用质量和服务赢得市场,闯出了一条生态致富路。农场先后成功注册了“盛大姐”、“秀溪盛江”等品牌,2019年,基地入选南浔知味品牌加盟商。
一、以绿色发展带动理念转型,推动生态养殖
湖州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一直倡导生态绿色发展理念。随着“两山理念”的践行、“五水共治”的深入推进,传统的养殖理念已经跟不上现代养殖的发展要求。淡水渔养殖作为南浔区菱湖镇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已初步形成完善的渔业产业链。但是,传统粗放式水产养殖模式低效落后,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制约了当地渔业养殖的健康发展。
盛江家庭农场自建立之初,就非常关注养殖污染问题。一是通过自建尾水处理池,使养殖过程中所有产生的尾水都经过循环处理,实现零污染排放。二是试验建立湖州市首家“跑道鱼”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有效地改良了水质,达到养殖尾水的零排放,用行动守护了绿水青山。三是严格加强水产用药管理,规范用药,农场养殖区内严格杜绝高毒、高残留渔药和对人体有害的保鲜剂、着色剂、渔药、添加剂等渔业投入品的使用,同时,大力推广无毒、低毒的生物渔药和有机渔药,降低残留。
绿色发展理念引导农场始终将推动生态养殖放在首位,在传统养殖尾水污染、规范用药等方面处处为先,走在前列,用实际行动维护了这片绿水青山。
二、以科技创新引领渔业养殖模式转型,提升产品质量
近年来,南浔区加快了传统渔业养殖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跑道养鱼”循环水养殖技术模式就是其中的一种创新尝试。
跑道养鱼是将传统老旧的池塘养鱼方式改变成集中在流水槽里进行养殖的新模式,作为一项集成的养殖技术,包括网箱、流水、高密度和微孔增氧技术。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跑道养鱼具有如下优势:一是有效提升的鱼的品质,可以达到近似野生的养殖效果。“跑道”一侧是“推水增氧”装置,推动鱼塘水24小时循环流动,让鱼苗能在水流推力下摆尾,像是在“跑步健身”;二是可以保护养殖水环境免受过量污染,提高水产品质量,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要求。以小池养鱼、大塘养水的模式,通过吸污器左右移动吸取鱼类的排泄物和池底的残存饲料,让水体保持清洁,有效改良水质,达到养殖尾水的零排放;三是售价高于普通养殖模式,市场反应好。以一般鲈鱼为例,普通鱼塘养殖的鲈鱼售价一般在每斤批发价在16元左右,而跑道养殖的鲈鱼批发价在38元左右;四是捕捞效率有效提升,可以做到随捕随卖。
然而,这样的科技创新转型在引入之初,却是困难重重,没有人愿意跨出第一步。2015年,南浔区带领一批养殖户前往萧山考察跑道鱼项目,许多养殖户对该项目心存疑虑,不敢轻易尝试,仍坚持传统养殖模式。盛素红认为渔业的发展必须要创新,要跟上科技发展。2016年7月,她率先投入70余万上线4条跑道,开始跑道养殖试验,成为湖州市跑道养鱼项目“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以浙江大学、浙江省农科院、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市区水产推广站、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和农民学院等技术依托单位的帮助和指导下,跑道内分别放养了加州鲈鱼、黄颡鱼等品种,因为是初次尝试这种养殖新技术,盛素红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在了循环水养殖技术上,她和老公作了分工,她负责循环水跑道养鱼,老公负责其它鱼塘的养殖。在循环水养殖过程中,盛素红不仅流过汗,还默默地流过无数次泪,汗水和泪水换来了经验的积累,通过这一年来的辛苦付出,盛素红的循环水养殖取得了成功,她也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循环水养殖技术。现在,来盛江农场参观和交流学习的人骆驿不绝。
三、以市场导向推进营销方式转型,赢得发展口碑
从事渔业产业,不仅要养的好,更要卖的好。传统渔业养殖受整体市场行情因素影响价格波动很大,即使经营多年的老养殖户也摸不准市场行情,辛苦一年还不赚钱的事情在当地时有发生。跑道鱼项目新上线后,能否养殖成功,关键要得到市场的检验。好产品如何在市场上赢得价格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农场经过几年实践也创出了一条道路。一是走市场直销渠道。为了打开销售市场,提升知名度,每天早上2-3点,当别人还在梦乡的时候,农场主盛素红已经装了一大车跑道鱼,独自开车几十里到湖州批发市场销售,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身体力行重复着这样的体力劳动,她说,亲自跑市场就是要了解市场的需求,掌握市场的一手动态,这样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养殖策略。二是在实际经营中,农场不仅着眼于当地市场,更要面向全国市场,要打开视野,通过与外部进行交流,不断更新养殖理念和内容,从而在本地竞争中脱颖而出。如今,盛素红的养殖效果和收益已经在周边传开,不少收购商都抢着来收鱼,跑道鱼养殖获得了市场和养殖户的认可。
小渔塘承载着大梦想,如今的跑道鱼塘已经成为众人眼中的香饽饽,省内外考察团一批批到这里取养鱼致富经,周边百姓看到“跑道鱼”的前景,纷纷上线跑道鱼养殖项目,目前,南浔区已建设池塘循环水养殖“跑道” 300多条,数量位居全省第二。跑道养殖成为湖州市渔业养殖的新模式,跑道养殖跑出了致富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