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好的扶贫项目。”近日,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该旗畜牧局总畜牧师刘宇国说,“一家养殖三五头能繁母驴,村里建好良种改良站,驴耐粗饲、好养活,只要怀上驴驹子,一年挣个两三万没问题。”
在山东省东阿县大桥镇赵庄村,贫困户谷云庆把政府扶持自己的两头母驴托管给了绿旺养驴专业合作社,自己又到合作社来打工。“一个月2000元工资,合作社年底还给分红,咱全家都脱了贫。”谷云庆说。
原本因役用价值下降而遭遇“弃养危机”的小毛驴,为何能够拉动产业扶贫这个“大磨”?8月中旬,恰逢国际毛驴产业发展学术交流会和第三届中国驴业发展大会分别在山东和内蒙古举办,记者抓住机会,展开了深入采访。
阿胶企业带动,养驴效益上升小毛驴成了扶贫“热门”
谈到养驴效益,经纪人的反应是最敏感的。“就这四五年的时间,活驴价格和驴驹价格,几乎到翻了一番。2013年咱到东北收驴,算下来也就九块钱一斤。现在,已经涨到小二十了。”山东省青州市谭坊镇的屠宰户李志鹏告诉记者,“而且,由于不少地方兴起了养驴热,搞起了养驴扶贫,驴驹子价格涨得最快,去年初就突破20元一斤了。再往上,优良种公驴和能繁母驴的价格涨得更快。”
驴价为何涨得快?一是驴越来越少了。新世纪以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广,驴业遭遇“弃养危机”,存栏已由上世纪90年代的1160万头下滑到2015年的540万头。二是消费需求上升。驴肉是典型的健康肉,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吃驴肉的越来越多,驴奶的开发也已渐成气候。三是驴皮价格大幅上涨。驴皮是阿胶主要原料,驴存栏的减少使阿胶业遭遇了严重的“原料危机”,带动驴皮价格由十多年前的不足百元一张,涨到了目前的近两三千元。
为了解决原料问题,不少阿胶企业开始主动向驴业上下游延伸,在上游扶持养驴专业村和养驴大户,在下游开发驴肉、驴奶等多元化驴产品。以阿胶行业龙头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自2002年起在全国建立了20个养殖示范基地,为农户提供驴种改良、资金帮扶、技术扶持、订单回收等服务。
阿胶行业带动,养驴效益上升,推动我国驴业发展正由“役用养驴”向“商品养驴”转型升级。脱贫攻坚大幕拉开,正赶上养驴业悄然升温的进程,而且养驴具有“疫病少、耐粗饲、好养活、风险小”、“投入相对少、科技含量低”等优势,成为了不少地区推进产业扶贫的热门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