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四位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胡冰铭开始了他的小香薯种植之旅。“一开始资金少,就通过网络渠道进行销售。随着资金的积累,成立了临安金指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开起了实体销售店。合作社不仅卖小香薯,还卖香薯干、香薯粉等精加工产品,以及临安当地其他有名的农副产品。”胡冰铭自豪地说,就在7月24日,合作社联合博多客食品专营店在网上举办了“淘抢购”活动,活动开始一小时就卖了5000公斤香薯。
胡冰铭告诉记者,鲜销的小香薯要讲究外观、个头,一些“颜值低”、“块头大”的香薯就沦为残次品,尽管它们口感好,却卖不起钱。为处理这些香薯,他们做起了精深加工,把这些香薯送到加工坊加工成香薯干、香薯粉、香薯面等产品,像番薯粉可以卖到40元/公斤。
做大做强,他们要这样做
香薯给临安农民带来了不少的收益,改善了他们的生活,他们中的有些人开始思考如何做大做强香薯产业。“从2006年开始种植香薯,至今已整整十年了,这十年来香薯的价格整体呈上升趋势,仅今年就有150万元左右的收入。”临安群意家庭农场的陈群告诉记者,近年来,香薯效益好,种的人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种植成本不断提高。以前雇一个工人一天工资在60-70元,现在100多元还很难雇到工人;以前一亩地的租金在400元,现在却要每亩800-1000元。
陈群缩减种植面积,由原来的300多亩减少到现在的100多亩,集中力量把香薯产业做得更精、更细。他说,农场每2-3年更换一次省农科院出品的脱毒薯种来保持品种的口感以及抗病性,同时,注册“新颖”商标,发展品牌。
香薯种植门槛低,对于如何发展香薯产业,朱益胜有着自己的想法,“一方面通过宣传片、小香薯文化节等活动扩大对外宣传,提高九里小香薯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创立品牌,注册‘九里小香薯’商标,把九里村的香薯统一包装、统一商标进行销售,形成品牌效应。同时,要发挥九里村是临安最早种植香薯的地方优势、历史优势,挖掘其内在文化价值。”
如今小香薯已成为临安市主打特色农产品之一,引导好香薯产业的发展值得重视。“香薯产业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心香’这单一品种,而要引进新品种,丰富产品类型,给客户更多的选择。”临安市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毛伟强告诉记者,依托省农科院的薯种脱毒技术,他们将在临安建立种苗培育基地,培育脱毒番薯苗,供给香薯种植大户。
毛伟强还说,未来临安香薯产业在发展上要控制种植规模,这样一方面可以在生产和销售两个环节间形成良性循环,避免出现产品过剩的状况;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恶意抬高土地租金,打击薯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