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珍贝路上,有一间不大的私人诊所——茂新诊所。不认识诊所主人胡茂新的人,习惯把他当作电线杆上医疗广告中的“老军医”;不了解他的人,认为他是不要“金饭碗”自找苦吃的傻子。
一、梦想推动创业
胡茂新是个地道的军医,把青春奉献给了部队,也在部队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医疗本领。2004年胡茂新从部队转业的时候,已是技术九级的副团职主治医师了。
按常规,副团职转业的胡茂新完全可以由政府安排到一个不错的医院,担任一个体面的职务,但他犹豫了:“相比舒服地坐在办公室里,我更喜欢在医疗一线工作,而且‘悬壶济世’是我永远的理想……”经过长时间思考,胡茂新认为应该凭借自己的本领开辟一片新的天地,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为需要帮助的病人服务。
当他把自己的决定告诉家人,出乎他的意料,居然得不到一个人的支持——“已经有点年纪了,安安耽耽不是更好吗?”胡茂新理解家人的想法,但他已经下定了自主创业的决心:“我是农民的儿子,是党和军队成就了我今天的一切。坐在办公室里是舒服,但不能更好地发挥我治病救人的专长,有悖我的心愿。我自己创业就可以实现我一直以来的梦想……”胡茂新这样对家人说。
“另一方面,现在地方政府安置转业干部也不容易,我自己创业就不用再多麻烦政府了。有人说我是放着‘金饭碗’不要,我倒觉得自己拥有一技之长比金饭碗还实在……”终于,胡茂新的妻子理解了,家人同意了,茂新诊所在一片鞭炮声中开张了。
二、医术学无止境
俗话说得好:“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中校军医”自己开诊所的确是个新鲜事,因为新鲜也就招来了很多的质疑。“刚开业时,遇到了许多想不到的困难。有的病人一听说我是军医,就问我有些电线杆上贴的医疗小广告是不是我找人贴的,把我当作招摇撞骗的了……”
诊所开张很长一段时间,前来看病的人却寥寥无几,即使就诊者一开始也对他“中校军医”的含金量抱着怀疑态度,但胡茂新坚信金子总是会发光的。
为了树立形象,也为免除不必要的语言解释,胡茂新在门诊室醒目位置挂上了行医资格证书和营业执照,并把自己的照片放大挂在显眼的地方,接受大家监督……这一举措让前来就诊的病人刮目相看,加上连续多次手到病除的过硬本领,一传十,十传百,“织里来了位大军医”的消息在织里镇大街小巷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