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农村大地,打造品牌项目
办好农民家门口的大学,前提是心系农民、为了农民、方便农民。湖州农民学院始终坚守姓农本色、为农底色、便民特色,实行管委会领导下的院务会议负责制。管委会由市委市政府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书记和副市长担任主任,相关组织、宣传、人社、科教、文化以及涉农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管委会成员。在管委会的领导下,湖州农民学院院务委员会负责具体办学事务的落实。针对农民分布地域广、居住分散的特点,采取“市农民学院、县农民分院、乡镇成校教学点、企业(村)田间课堂”四级联动的教育网络。即在市级层面建立湖州农民学院,在县级层面建立湖州农民学院分院,在乡镇层面依托成人文化学校(社区教育中心)建立农民学院教学点,在重点农业企业设立田间课堂,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把线上理论教学与线下实践教学、就近就便集中教学与送教上门结合起来,把学院的教学组织下沉到农村基层和田间地头,分农时季节方便学员就近就地学习,兼顾农民的学习和生产,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推进农民教育运行实体化、培养梯度化和效果优质化,都离不开教育品牌项目的支撑。农民学院成立以来,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并举,主动对接湖州现代农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需求,以农民大学生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专题高级研修培训、新型农民创业大讲堂等四大项目为抓手,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复合型、创业型的农村新型人才。一是依托电大承接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学历教育项目。探索形成了“学历+技能+创业”的农民大学生培养模式,鼓励和扶持在读大学生提升创业技能,构建了“中高职衔接+电大专本科+农推硕士”的人才梯度培养体系。二是创新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项目。2014年我市作为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整市推进市,按照市里统一部署展开了初级和中级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探索,形成了“七位一体”、“三分五统”式初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以及“分段式、导师制、创业型”中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力争试出亮点、试出特色、试出示范。三是结合主导产业和发展重点,每年推出若干个专题高级研修项目,把高质量发展、绿色生态导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互联网+、文化+、生态+等思路理念和经验案例作为教学内容,组织外出考察与现场教学体验,在交流研讨中激活新动能、引领新发展。四是举办新型农民大讲堂等普适性培训项目。列出100讲菜单,采取农民点单、送教上门等方式开展公益培训,探索形成“生产技能、生态理念、生活品质”综合素质培训提升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