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模式相结合,打造菱湖智能生态水产养殖

作者:章丽来源:湖州农民学院发布时间:2017-05-24浏览次数:50

 

5月22日,新农村杂志社卢慧龙副社长、周慧华主任来到菱湖,调研菱湖镇智能生态水产养殖情况。《池塘循环水水槽生态流水养殖技术推广》项目被列为南浔区2017年百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暨农科教结合区级立项项目,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是以循环经济理念为重要指导,将多种生物修复技术与池塘工程改造手段相结合,构建新型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菱湖成校刘森祥校长陪同,一起走访了比较有代表性的两个家庭农场。
 
 
 卢慧龙一行首先来到位于新庙里村章家湾的盛江家庭农场实地调研。盛江家庭农场是湖州首个实施池塘循环水养殖项目的农场,2016年南浔区基层渔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试验示范基地,其主要特色是低碳高效的循环流水池塘养殖模式,现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养殖面积为50亩,养殖的淡水鱼品种有加州鲈鱼、黄颡鱼、四大家鱼等,农场预计今年年底可发展到120亩。农场主盛素红是菱湖成校成人高中班毕业学员、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水产初级培训班结业学员、湖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水产中级班培训学员、农民大学生在读学员,菱湖镇东河村人。她经营的菱湖盛江家庭农场是全国渔技推广补助项目科技示范户、全国渔业技术推广科技示范户、南浔区2016年基层渔技优秀示范户,2017年1月她获南浔区女企业家协会“优秀会员”荣誉称号,2017年5她被湖州农民学院认定为农民大学生“创业之星”优秀学员。盛素红带着大家到鱼塘上参观,讲解了池塘循环流水生态养殖的工艺流程,并介绍鱼塘上新装的自动投饵机、增氧机等现代化养鱼设备。她高兴地说“现代科技的力量真是强大啊,我人在外地都可以通过手机了解鱼塘的水氧情况,一个按键就能自动喂食,真的省时省力了。”卢社长表示,循环流水的生态养殖模式值得推广,农场主人与时俱进的学习精神更是广大农民的榜样。
 
    调研的第二站是射中村的桑基鱼塘。2002年桑基鱼塘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地区综合养鱼培训中心菱湖桑基鱼塘教学基地。联合国粮农组织对菱湖桑基鱼塘评价很高,认为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保留完整的传统养鱼生态模式,而且菱湖地区最典型,是中国面积最大、保留最好的桑基鱼塘。 2014年6月,“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入选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现正在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680亩桑基鱼塘自成天地,村民们循环着桑叶养蚕、蚕粪喂鱼、塘泥肥桑的绿色生态养殖模式。菱湖云豪家庭农场的主人沈晓龙是2016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水产初级培训班结业学员,他介绍到射中村的桑基鱼塘不仅保留了传统的生态水产养殖模式,也不断融入现代的养殖技术。2016年该农场建成了面积30亩的池塘内循环养殖系统,已形成集生态技术示范、果桑采摘、鱼桑产品、休闲旅游、鱼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化农业产业园区。

卢社长充分肯定了菱湖成校在推进菱湖镇从传统水产养殖向现代智能生态水产养殖转变中所作的工作,并表示要大力宣传菱湖镇的生态水产养殖模式,让更多的农民享受生态水产养殖带来的效益。